十萬古墓
以當時的行市來看,這種明代包括清代早期的小腳繡花鞋,在很多民俗愛好者以及搞收藏的玩家眼中,是件不錯的玩意兒,而且市面上保存完好的雖然不少,但幾乎都是民國晚清時期的。
我問李春來能不能把另一只也搞來,這一只顯得有點單,古玩行講的就是個全,東西越是成套的完整的越值錢,有時一件兩件的不起眼,要是能湊齊全套,價錢就能折著跟頭往上漲。
李春來面露難色,另一只繡鞋早不知道哪去了,就這一只還掖著藏著才拿到北京來的。
我說:“這么著吧,我呢,跟您交個實底,我對農民兄弟特別有好感,當年我爹就是為了中國農民翻身得解放,才毅然放棄學業(yè)投入革命事業(yè)的,他老人家干了一輩子革命工作,咳咳,咱就不提他了,就連中國革命都是走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,才取得了最后的勝利,所以我可以拍著胸口說,決不會看你是農村來的就蒙你,這只鞋在市面上賣好了,能賣六七百,再多就不容易了,老哥您要是愿意,這只鞋六百我收了,就算咱交個朋友,以后您還有什么好玩意兒,就直接拿我這來,怎么樣?”
李春來吃驚的說:“啥?六百?沒聽錯吧。”
我說:“怎么?嫌少?再給你加五十?!?/p>
李春來連連搖手:“不少,不少,當初我以為最多也就值三百。”
我當時就付給了他六百五,李春來把錢數了十多遍,嚴嚴實實的藏在身上,我讓他小心點,喝了這么多酒,別再不小心把錢丟了。
隨后我又跟李春來聊了不少他們老家的事,李春來的老家在陜西省黃河以北的甘源溝,是那一帶最窮的一個縣,他們那個附近有個龍翔縣,多山多嶺,據說在以前是一片國葬區(qū),那古墓多得數都數不清。
龍翔縣的古墓多到什么程度呢?一畝地大的地方,就有六七座墓,這還都是明面上的,深處還有更多。
從里邊挖出來的唐代粉彩制品,一件就能賣到上萬元,當地好多農民家里都有幾件,就是靠從田里挖出來的東西發(fā)家致富了,從民國那會兒,就有好多文物販子都去收購,象模象樣的都已經被收的差不多了。
過了黃河往南是秦嶺,聽說那邊大墓更多,就是不好找,好找的都給扒沒了,有一座最出名的漢墓,墓上光盜洞就讓人打了二百八十多個,這些盜洞從古到今的都有。
那邊也流出來很多價值連城的好東西,不過具體是什么,李春來就說不清楚了,這些事他也只是聽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