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循環(huán)賽的對陣次序表已經顯示在大屏幕上,請各隊伍參照對陣次序表,提前做好出場準備?!?/p>
廣播的聲音在賽場中響起,循環(huán)賽已經開始了。
場地被劃分成了兩塊區(qū)域,兩邊同時進行不同隊的比賽。
畢竟循環(huán)賽需要打的場次太多了,不這樣進行,五天時間根本完成不了賽程。
因為兩個場地同時進行比賽,所以現(xiàn)場的工作人員很多,各種計分設備,拍攝儀器很是雜亂。
觀眾席上的觀眾也是不多,大部分都是粉絲和媒體。
畢竟這只是循環(huán)賽,也是預選賽,緊著賽程在趕,等到進入第二階段淘汰賽的時候,才算是正式比賽。
那個時候才會有燈光,舞臺,觀眾,全網直播等等這些商業(yè)化的東西。
“濱渚大學,該你們上場了,參賽選手去A區(qū)報道?!?/p>
旁邊的場務工作人員很是盡職盡責,在對陣表輪到濱渚大學的時候,出聲提醒他們派隊員上場。
沈慶明聞言點了點頭,帶著雷丘出了選手看臺,去往場地A區(qū)。
和沈慶明對陣的,是一個穿著紅色隊服的女生。
來自一所普通大學的隊伍,城市賽勉強能八強的那種,不是什么強隊。
她用的精靈是一只巴大蝴。
場地那邊的工作人員,按照選手登陸信息點名確認。
然后給雷丘和巴大蝴的身上,貼上了比賽專用的“血條設備”,進行調試。
這個“血條設備”巴掌大小,帶有一個裸眼3D的虛擬投影功能,能夠在精靈的頭頂,投影出一個十分顯眼的“血條”來。
這個“血條”是根據(jù)設備檢測精靈的實時身體狀況,進行換算投影出來的。
當精靈因為受傷,或者劇烈消耗,導致體力下降時,這個虛擬血條,也會隨之下降。
血條歸零,就判定為輸。
一管血條,差不多相當于精靈佩戴上并開啟時,實際體力的一半。
這樣,血條耗盡時,精靈的體力也會處于一個比較健康的范圍,可以保證精靈的生命安全。
虛擬投影的3D血條,像游戲一樣數(shù)據(jù)化,看起來非常的直觀,并且這些數(shù)據(jù)還會傳到電腦上記錄備案,盡可能防止作弊。
不論是選手還是裁判,都能比較客觀的做出判定。
這個“血條設備”,就是現(xiàn)在各種精靈競技比賽中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