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召沒能見到烏家的人,也沒再返回墓園核心區(qū),公共拜祭區(qū)那邊他預約的號要到了,錯過這個排號,他今天就沒法再排。拜祭才是重點。
相比起核心墓區(qū)和散葬墓區(qū),公共拜祭區(qū)這邊要熱鬧許多,拜祭區(qū)有幾座宏大威嚴的殿堂,沒有花哨的裝飾,灰白為主體色,外墻上有浮雕,再現(xiàn)滅世時期的戰(zhàn)況。
主殿明顯比偏殿要高出許多,殿門口還有兩尊三十多米高的雕像。一座是延洲最有名的人物烏延,另一座……是方召。
雕像的底座上刻著的字,與墓碑上的一樣。
雖然在網上查烈士陵園的時候,方召就知道自己成了拜祭區(qū)主殿的門神之一,但親眼見到還是心情復雜。
雕像上的樣子,應該是以末世后期的樣子為模板,只是在制作雕像的時候美化了一下,面部棱角分明,肌肉質感明顯,筋腱突起,眼皮沒有下聳,兩腮也沒有下癟,雖然面上有皺紋,有傷疤,但看上去反倒更像是中年時期。穿著作戰(zhàn)服,威猛凜然的樣子,頭微微昂起,似乎注視著遠方的戰(zhàn)場,又像是在視察這片天地。
烏延那座雕像面部緩和一些,與人們從流傳下來的真實影像中所看過的烏延有很大相似點,而那個時候正逢創(chuàng)世紀,烏延也是笑的時候居多,給人的感覺更加親和,少了幾分犀利,卻也不失上位者的威嚴。這是帶領延洲走向新世紀,重建家園的偉人。
兩尊雕像沉默地看著每天殿前的人來人往。
齊安市有很多雕像,有的象征品位,有的只是趣味,而在這里,人們對于殿前的雕像都保持著一種敬意。
不同于音樂,雕像擁有一種靜態(tài)的感染力與沖擊力,透著一種不朽的感覺。
沒有什么是真正不朽的,不朽只是相對存在。
每個時代都會產生一些不朽的人物,發(fā)生一些值得紀念、值得長久去緬懷的事情。
方召也從未想過,自己會成為這其中之一。
凝視著雕像站了會兒,方召走到邊上的露天等候區(qū)等著。
拜祭在主殿,偏殿是供歇息的地方,一些預約排隊的人,如果人多,會在偏殿包一個房間邊休息邊等。
等候區(qū),方召旁邊坐著一對中年夫婦,兩人正商討著今年要用哪種方式拜祭,從他們的談論中,方召知道兩人主要是為自己的兒女祈禱,尤其是正在服兵役的大兒子。
“哎,他們現(xiàn)在是不是還在挖礦,紀念日也會放假吧?”女人在低聲念叨,“好多天沒收到消息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