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海帆今年剛滿30歲,從小生活在浦江這個中國最大的工業(yè)城市。他父親是浦江一家企業(yè)的領導,運動期間被打倒。楊海帆高中畢業(yè)便按照政策被下放到南江省的桐川縣當了知青,因為聰穎能干,又有吃苦精神,他很快得到了知青點負責干部的青睞,在一次招工中進了縣農機廠,幾年后又被前來視察工作的縣委書記謝凱看中,調到自己身邊當了秘書。
運動結束之后,楊海帆的父親重回了工作崗位。按照政策,楊海帆有調回浦江去工作的資格,但他卻選擇了放棄。他在回浦江探親的時候曾經去看望過少年時候的玩伴,那些剛從各地的知青點返回浦江的年輕人或是還在待業(yè),或是被安置在一些工廠、飯館之類的地方打雜,生活都很不如意。大多數(shù)的人都已經結了婚,帶著老婆孩子一起啃老,在浦江人的眼里都屬于沒出息的一代。
楊海帆目前是縣委書記的秘書,掛著縣委辦副主任的銜,是個副科級干部了。在桐川縣,除了少數(shù)幾個縣領導之外,誰見了他不是客客氣氣地稱一句楊主任或者楊科長,要讓他扔掉這樣的地位回浦江去混吃等死,他是不情愿的。
楊海帆自幼就對自己期望頗高,小時候曾經做過成為一名大科學家或者大發(fā)明家的夢想。但現(xiàn)實摧毀了他的大學夢,讓他只能扛著鋤頭來到南江這片紅土地上干修理地球的工作。運動結束,國家提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口號,小小的桐川縣也在絞盡腦汁想著如何搞建設,只是限于條件,舉步維艱。
就在這個時候,從天上掉下來一家德資企業(yè),楊海帆聞聽這個消息之后的興奮感,甚至遠遠地超過了范永康、熊小青這兩位縣里的一、二把手。對于范、熊二人來說,能夠把合資企業(yè)建起來,僅僅是他們退休之前的政績,也可能會憑借這樣的政績而讓自己的位置再提升一兩格。但對楊海帆來說,這就是一個改變他命運的機會,他還年輕,路還很長,他想從這家企業(yè)得到的東西,以及他能夠從這家企業(yè)得到的東西,都要比這兩位領導要多得多。
司機李銘把范永康和熊小青送到招待所,然后便開著車,帶著楊海帆向省城新嶺一路狂奔。老式吉普在失修的公路上顛簸得很厲害,楊海帆卻毫不在意。他向李銘交代了一句,便裹著軍大衣在后排座蜷著身子睡著了。他知道,明天自己要面對一場艱難的談判,他無論如何也要養(yǎng)足精神,以最強的姿態(tài)贏得這場談判。
天色快亮的時候,吉普車來到了桐川縣在新嶺的聯(lián)絡點,這里外面掛的牌子是桐川縣商業(yè)局和供銷合作社駐新嶺采購站,但實際上卻是不折不扣的桐川駐省